公司培训:学习《弟子规》
来源: | 作者:宏科建设 | 发布时间: 1594天前 | 165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202010月始,公司组织全员培训,学习《弟子规解读》。



李毓秀、《弟子规》简介

《弟子规》,原名《训蒙文》,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。其内容以儒家道德为主,全文共360句、1080个字。《弟子规》文笔自然流畅,朴实无华,影响深远,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       李毓秀(16471729),字子潜,号采三,康熙雍正年间绛州(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)人,编撰《弟子规》(原名《训蒙文》),诞生于清·顺治4年(1647年)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,雍正七年(1729年)农历八月二十四日辞世。 
       现在流通的《弟子规》原名是《训蒙文》,是李毓秀夫子的著作,后经雍正乾隆年间贾存仁改编并改名,在清代后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,被誉为
“开蒙养正之最上乘者”,有“人生第一步,天下第一规”之称,《训蒙文》意思是启蒙、
教育子弟尽人伦本分、忠厚生活的读物,全文仅1080个字,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撰而成, 内容浅显易懂,通俗押韵,易于读诵,很快流传于世,这本不起眼的《弟子规》辗转翻印,流传南北,成为妇孺皆知、历久弥新的修身读本。

李毓秀夫子,清初著名学者、教育家。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。精研大学中庸,创办敦复斋讲学。李毓秀学问好,修养好,来听课的人很多,门外满是脚印。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,十分佩服他的才学,被人尊称为李夫子。他的著作有《弟子规》、《四书正伪》、《四书字类释义》、《学庸发明》、《读大学偶记》、《宋孺夫文约》、《水仙百咏》等,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。 因撰写《弟子规》,去世后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 

通过学习《弟子规》,做人要守诚信,尊重父母长辈,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使我全体职员沐浴经典的魅力,感悟人生的哲理,使和谐、进取、向好、向善、向上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。通过此次培训,感悟到以下三点心得体会:

第一点“首孝悌”,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,尊重领导,团结同志,服从管理,忠于职守,互相帮助,协作共事,积极融入到整个团队当中,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,而不是消极怠工,相互埋怨,指责,发牢骚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,都注重细节,把工作做细,做透,做好,做到位,那就会出现“细中见精”,“小中见大”的不平凡。

第二点《谨》篇中“事勿忙,忙多错,勿畏难,勿轻略”,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,忙乱就容易出错;不要害怕困难,应该知难而进;也不要马虎草率,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。    

第三点《信》篇中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在工作中看到了别人的优秀之处,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,即使差距很远,只要你肯努力付出,认真去做,渐渐就会赶上的;要是看到别人的错误,就要立刻反省自己,看自己在工作中存不存在这个问题,如果有,就马上改正,如果没有,也要引起警惕,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。如果在一个单位中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鞭策自己,那我们的事业将会蒸蒸日上。

所谓弟子就是指每一个凡人,活到老,学到老,以圣训为师。